双辽市的风能“刮”来钱
在双辽市,当地老百姓有一句俗语——“这里一年只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
风曾是双辽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如今成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人们正在做着一件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事。
以前治风:把树苗种到内蒙古
“因为我们这里风沙大,持续的时间很长,为了改善自然环境,我们甚至自己拿钱买树苗到内蒙古去种。”说起双辽市的风沙,双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卞国友感慨颇多,“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虽有缓解,但风沙依旧。”
双辽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边缘,是吉林省西部受风沙侵袭、干旱影响程度较重的县市之一。为了治理风沙,双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始建设防护林。改革开放后,国家又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工程。
如今用风:变不可能为可能
“人们常说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的风就会刮钱——用风力发电。”卞国友介绍。风力发电产生的是清洁能源,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万吨。双辽市属于国家三类风能区,年满发电小时在2200小时左右,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此外,利用风能,还可以减少地表土损失近亿万吨,也抑制了我省西部地区的荒漠化进程。作为早期进入双辽市开发风电项目的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目前已在当地先后建成了两期风电工程。其中,一期工程项目总投资5.2亿元,二期工程项目总投资5.4亿元。两期工程投产后,双辽风电场装机容量已达到10万千瓦,步入国内大中型风电企业行列。
风力发电:双辽前景无限
一个个巨大的风机塔架在荒无人烟的盐碱地上拔地而起,形成了巨大的风车阵,也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风车一转,电力不断。”很多从事风力发电产业的大中型企业看到双辽市得天独厚的风力资源,纷纷来到双辽市洽谈投资。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双辽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54个,实际到位资金24.4亿元。这其中就包括总投资5.6亿元的华电集团那木斯风电场一期工程、总投资30亿元的华能集团向阳风电场一期工程等一大批“因风而生”的大项目。
“伴随风电产业的兴起,在金融危机面前,双辽市的经济势头越发看涨。”卞国友说。
大唐、华能、国电、华电、国华能源等7家投资商,近期还将围绕双辽市的风能,开发建设25万千瓦的莲花山风电场、20万千瓦的秀水风电场、15万千瓦的服先风电场等项目。到2020年,双辽市的风电总机规模可超过2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