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江蘇是協鑫的創業根據地、創新總基地
5月20日下午,以“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的揚子江工商峰會在江蘇大劇院國際報告廳舉行,來自海内外的蘇商彙聚一堂,暢叙鄉情、共話發展,攜手構築新征程上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受邀在峰會“蘇商思享會”環節發言。他表示,江蘇是協鑫的創業根據地、創新總基地,33年來,協鑫始終聚焦綠色能源主賽道,用一系列創業創新行動,扮靓綠色江蘇、建設科技江蘇、打造創新江蘇。
朱共山表示,鄉情鄉愁是人們真摯而恒久的情感,家鄉是一個人心底最大的眷戀與熱愛。作爲一名江蘇人、阜甯人,他所創立的協鑫集團33年來始終紮根江蘇、全球發展,成長爲一家風光儲氫等多種新能源、清潔能源與移動能源并舉,以矽材料、锂材料、碳材料、國家級集成電路“卡脖子”材料技術等爲核心,以前沿科技引領綠色低碳發展的能源科技企業,連續多年在全球新能源500強、中國企業500強新能源行業排名前兩位。
朱共山介紹,截至目前,協鑫集團累計在江蘇投資1500多億元。集團總部、協鑫中央研究院、四家上市公司總部均在江蘇,另有四家公司正處于IPO進程或上市輔導期。在低碳零碳科技領域,協鑫自主原創了顆粒矽、鈣钛礦、正極材料、長壽命高安全高能效儲能技術、高效納米材料等十多項硬核科技,其中五項“黑科技”的研發與智造水平全球第一。此外,還成功攻克兩項半導體領域的“卡脖子”技術。
朱共山說,從20世紀90年代,協鑫在太倉率先開啓社會資本建電廠的曆史;到2006年前後,協鑫開創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GCL法多晶矽生産法,推動中國光伏告别技術、市場和原材料“三頭在外”,帶動中國光伏從高價時代走向平價時代;再到如今,協鑫在徐州自主研發的GCL FBR顆粒矽叠代技術又将單位能耗降到了13度電左右,最早拿到了國内外兩張行業第一的“碳足迹身份證”,可以立足江蘇,助推中國光伏從平價時代走向低價時代和深度脫碳時代。協鑫始終聚焦綠色能源主賽道,把江蘇作爲創業根據地、創新總基地。
朱共山介紹,目前,在光伏領域,協鑫成功掌握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鈣钛礦技術,在蘇州建成全球第一條面積最大、效率最高的量産線。該項技術與現有成熟的晶矽技術疊加應用,将進一步降低光伏度電成本,深度影響能源變革進程;在儲能方面,協鑫加大産學研投入,與哈工大超分子科研團隊合作,将超分子科技應用在锂電池基礎材料研制方面,實現锂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次數大幅提升;在數字能源領域,協鑫在蘇州啓動建設國内首個能源算力中心,打造首個應用于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計算平台,向數字經濟生态主導型企業邁進。
面向“十四五”,協鑫集團積極融入江蘇戰略科技力量培育行動,擁有由中國工程院院土等領銜的3000名骨幹研發團隊、2個院士工作站、3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3個國家認可實驗室,75個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科技創新平台,近30家高新技術企業集群,3000多件綠色能源領域的授權專利,主持或參與修訂的國際和國家技術标準超100項,每年承擔國家和省部級以上各類科研項目60餘個,累計投入約120億元攻堅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問題。在徐州實現純度爲“13個9”的電子級多晶矽的量産、出口、客戶驗證,填補國内半導體級原材料生産空白,18項關鍵指标達到世界頂尖水平;在大晶圓領域,已突破14納米技術節點,掌握專利技術近600項,制造出能夠用于14納米以下芯片制造的12寸矽片并通過客戶驗證,有力推動了14納米半導體矽片國産化的進程。預計到“十四五”末左右,科技協鑫、數字協鑫、綠色協鑫三大戰略,将推動協鑫實現2500億左右的産值。
朱共山說,江蘇是經濟強省、産業大省、能源消費大省,協鑫集團還努力從氣電一體化和風光儲氫一體化的角度,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提供清潔能源保障。随着協鑫在西北部沙漠、戈壁灘、荒漠源網荷儲大基地建設的步伐加快,協鑫将爲江蘇源源不斷輸送更多的平價乃至低價綠電。協鑫正在如東建設的LNG接收站項目向上承接協鑫在海外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石油天然氣”項目,建成後将實現江蘇在天然氣全産業鏈方面的“三大自主”——特大氣源完全自主、天然氣有效供給完全自主、LNG接受應用完全自主,可有效服務整個長江流域,爲江蘇乃至全國提供優質低價的天然氣資源。
朱共山表示,協鑫集團将以綠色能源科技爲主線,以數字能源技術爲根本,堅守實體經濟,用科技協鑫、數字協鑫、綠色協鑫的創新實踐,不斷擦亮江蘇綠色低碳發展的底色,協力夯實江蘇實體經濟最厚實的家底,在這片有風景、有底蘊、有活力的澎湃大地上,續寫更多更新的發展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