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际能源十大新闻
俄乌冲突引爆欧洲能源危机
2022年2月24日,作为欧洲最主要能源来源地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冲突,导致欧洲此前就广泛存在的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天然气、电力价格节节攀升,能源安全遭遇巨大挑战。 欧盟能源总署的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进口的能源中,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煤炭占比分别高达45%和46%,原油占比为27%。已经脱欧的英国,也有36%左右的煤炭来自俄罗斯。
即便如此,欧洲仍然对俄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能源实施了大规模制裁,导致俄出口至欧洲的能源越来越少,欧洲能源供给缺口越来越大,物价越来越高,经济指标不断恶化。欧洲能源危机的演变可能最终会加重欧盟内部分歧。长远来看,更会增加对欧洲财政机制、地缘政治乃至能源转型的负面影响。
油气市场“过山车”般起伏
俄乌冲突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导致2022年油气市场犹如坐上了“过山车”,全年跌宕起伏。 天然气市场方面,俄管道天然气的“消失”迫使欧洲国家在全球疯抢液化天然气(LNG),日本、韩国等LNG进口大国也加快囤气,LNG市场一时供不应求。
石油市场方面,国际油价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初大幅攀升至2008年以来的高点;2022年6月中旬又迎来一波震荡下跌;到11月下旬,整体跌至俄乌冲突爆发前的水平。
沙特和俄罗斯引领的“欧佩克+”减产联盟,在2022年6月的减产例会上做出了两年来首次额外增产的决定。同时,美国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并与其他经合组织成员达成释放原油储备的协议,这促使油价在2022年第二季度整体高位盘整在之后开始企稳。
2022年9月最后一周,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度跌破85美元/桶,创年初以来新低;美国WTI价格则失守80美元/桶。
2022年12月,“欧佩克+”做出维持现有减产政策的决定,加之西方对俄原油海运出口禁令正式生效,市场对于原油供给侧收紧的担忧进一步加强。
俄罗斯就“能源封锁”反制西方
从8月禁止俄罗斯煤炭进口,到12月限制俄罗斯原油售价,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国家2022年全面封锁俄罗斯能源产品。而俄罗斯也于年末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2022年12月27日,俄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2023年2月1日至7月1日停止向参与价格限制的国家出售原油,对汽油和柴油等精炼油品则将实施单独禁令。
围绕能源展开的博弈,俄罗斯底气十足。俄罗斯是全球第三大产油国和最大石油产品出口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最大天然气出口国,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煤炭出口国。欧洲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度非常高,这也是其摒弃俄油气煤之后陷入严重能源危机的主因。
全球煤炭消费和燃煤发电创新高
国际能源署(IEA)年末发布的年度煤炭市场数据称,2022年,全球煤炭总体需求将同比增长1.2%,首次超过80亿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同时,受天然气供应紧缺、绿电出力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燃煤发电量预计增长2%,其中,欧盟和印度煤炭消费涨幅最为明显。
近年来,欧美多国煤炭消费量呈现下降态势,但2022年煤炭消费重返巅峰。这意味着煤炭作为传统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体系中实际上仍占据重要地位。
供应链吃紧推高全球能源转型成本
2022年内,全球遭遇供应链吃紧挑战,零部件工厂产能中断、海运贸易延误、用能成本高企导致多国风电、光伏装机不及预期。同时,钢铁、锂、钴、铜等重要原材料价格接连上涨。欧盟国家工业用能成本更是一再走高,进而推高清洁能源项目开发以及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部分电动汽车生产厂商甚至一改多年降价趋势“逆势”涨价。
多重危机叠加下,全球各行业的供应链在2022年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以风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也未能幸免。能源供应链危机是否能够解决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能否顺利推进的一大重要决定因素。
氢能大型项目投资规模刷新历史纪录
2022年9月,氢能委员会联合咨询机构麦肯锡在《氢洞察2022》报告中提出,目前,全球范围内总计有680个大型氢能项目,较2021年11月高出至少50%,总投资规模高达2400亿美元,不仅增速喜人,更是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氢能被视作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同时也将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部分,2022年氢能项目投资的大爆发意味着全球各界已形成合力,氢能项目正加速落地,氢能全产业链即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泄露
2022年9月底,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两条“北溪”管道出现泄漏,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的管道区段出现4处泄漏点。瑞典测量站当时在“北溪-1”和“北溪-2”发生泄漏的海域探测到两次强烈的水下爆炸,各方均认为管道遭到了“蓄意破坏”。
“北溪”天然气管道是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重要天然气管线,其中“北溪-1”管道于2011年建成,每年输气量占到俄罗斯对欧出口天然气的四成左右。对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美欧俄各执一词,俄罗斯与欧美国家间的能源博弈也因此升级。
COP27有所突破未来可期
2022年11月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推迟了一天多后终于闭幕。虽然本次会议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是,与会各国终于同意将建立一个损失损害基金,并在2023年的气候大会结束前,对基金运转的细节问题做出安排。正如一位与会人士的描述,这是“完成了以往任何一届气候大会都没能做到的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这项突破是“向正义迈出了重要一步”。尽管COP27的结果并不完美,但是各方对未来的期待仍充满乐观。气候大会为全球提供了一个发现问题、讨论改革路径的空间。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在各国外交和政治议程上的重要性持续上升,气候会场上的关切也越来越多地与许多外交大场合上的议程形成了互动。
核聚变技术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2022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净能量增益”,即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发该反应的镭射能量。鉴于全球科学家一直希望以核聚变技术打造出“人造太阳”,获得大量洁净能源,美能源部长将这一突破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预计其将能帮助人类在实现零碳排放的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不过,虽然此次突破从科技角度而言的确是不小的成绩,但是,一方面,美国研究此项技术真正的意图在于研究核武器相关的物理问题;另一方面,这一技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化核聚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主任表示,如果想将这一成果商业化,核聚变技术仍有“重大障碍”需要克服,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努力和投资。与此同时,工程师也还没有开发出能够以经济实惠的方式将这种反应转化为电力并实际应用到电网中的机制,短期内,这一突破还无法转化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实际力量。
全球首个碳关税制度问世
2022年12月18日,欧洲议会和欧盟成员国达成一致,将全面改革欧盟碳市场,包括推出颇具争议的碳关税。根据改革规划,欧盟将从2026年正式起征碳关税,2023年10月至2025年12月底之间进行试运行,届时将强制对外国进口商征收碳排放成本,行业涉及铝、钢铁、水泥、肥料、电力等多个关键领域。
虽然欧盟强调碳关税旨在提高全球环境标准并保护欧盟产业,但多国仍然指责其大搞保护主义贸易,利用碳关税变相惩罚进口商和外资企业,同时也将欧洲自己的企业和行业置于风险之中。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日渐升级的当下,欧盟碳关税如果推行不当,不仅将进一步加剧欧洲部分国家的能源短缺情况,甚至还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动荡,同时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