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科技旗下協鑫光電完成5億元B+輪融資
近日,協鑫科技旗下昆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币B+輪融資,由淡馬錫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三家聯合領投,川流投資等機構跟投,大股東協鑫科技持續加碼,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财務顧問。本輪融資将用于完善協鑫光電100MW大尺寸鈣钛礦組件産線的工藝和設備開發。
公開資料顯示,作爲全球鈣钛礦太陽能組件産業化領跑者,協鑫光電在大面積組件效率和中試線階段積累了豐富的産業化經驗,并将其成功放大到100MW大面積組件量産線上,在下線組件效率與穩定性這兩項關鍵指标上領跑全球。
協鑫光電表示,2021年9月,協鑫光電建成全球首條100MW量産線,組件尺寸1m×2m。目前協鑫光電的100MW産線處于工藝開發和設備改造階段,下線組件效率已實現穩步提升,預計今年年底可突破16%,2023年底實現18%以上的轉換效率,有望成爲全球首條跑通量産的100MW産線。
鈣钛礦的轉化效率是行業關注度最高的指标。目前,鈣钛礦實驗室單結轉化率可達26%,理論效率可達33%,疊層理論上可到45%,遠高于晶矽電池。但是,這一指标需要放在足夠支撐商業化的大面積之上,才有實際産業意義。
而大面積制備正是鈣钛礦量産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一方面,小尺寸組件經濟性不足,鈣钛礦組件要實現量産,需要把尺寸做大降低成本。然而,鈣钛礦薄膜大面積制備面臨不均勻性、電阻率升高等問題,轉化效率會大幅下降,制造商必須針對材料配方、塗布、結晶、激光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的重新設計和調試,才能确保大面積制備下組件效率不受損耗。
“18%的達産效率對鈣钛礦産業化來說意義重大。”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1m×2m的晶矽組件實際效率爲20%左右,因與晶矽組件的電路結構不同,同等效率的鈣钛礦組件發電量平均比晶矽組件高5%。如果協鑫光電100MW産線能夠量産18%的大尺寸組件,結合鈣钛礦組件更低的制造成本,公司的鈣钛礦組件即可在光伏市場具備相當的競争優勢。
此外,在穩定性方面,協鑫光電表示,目前大多數先進實驗室已經可以實現鈣钛礦組件連續工作至少1000小時不衰減,協鑫光電100MW産線下線産品的使用壽命預計将超過25年。今年6月7日,公司生産的1m×2m鈣钛礦組件順利通過冰雹測試,大面積組件在惡劣氣象下的耐受能力得到有效驗證。
據了解,協鑫光電脫胎于廈門惟華光能,2016年并入協鑫科技,是協鑫科技重點發展的“黑科技”之一。本輪融資後,協鑫光電将繼續加大在100MW産線上的研發力度,力争成爲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頂尖鈣钛礦組件制造商,加速推動全球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持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爲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