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扶貧“鑫模式”, 助力鄉村振興3.0版進階
“堪笑牡丹如鬥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北宋宰相王溥在《詠牡丹》詩中曾言牡丹空有其美卻不實用。然而,古人的認知已被現代科技颠覆,《農村金融時報》記者在4月14日召開的“2018首屆全國光伏牡丹産業高峰論壇”上了解到,油用牡丹作爲新興木本油料作物不僅能高産優質食用油,更因其喜陰畏熱的特性成爲光伏農業好搭檔,讓土地實現發電、産油、觀光等多重收益。得益于油用牡丹等高經濟價值的特色農業,光伏扶貧“鑫模式”正向振興鄉村的3.0版進階。
“2018首屆全國光伏牡丹産業高峰論壇”由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油用牡丹經濟專業委員會主辦,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承辦。國家林業局原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育材,中國科學院匡廷雲院士,安徽省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曾曉明、宿州市副市長韓維禮、埇橋區副區長魏啓宏、複旦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孫耀傑,中國林業經濟學會油用牡丹經濟專業委員會會長孫建,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協鑫新能源執行總裁徐陽,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周海兵等出席論壇。
一光兩用,牡丹成爲光伏好搭檔
在協鑫新能源位于宿州埇橋區的40兆瓦農光互補電站,四月的春風中600畝油用牡丹繁花錦簇,當地的貧困戶已然變身現代農業的産業工人,忙碌着除草松土。
2017年是中國光伏“紅火”的一年。全年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萬千瓦,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7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3億千瓦。光伏發電的快速發展也表現在地域上從西部向中東部地區延伸。不同于西部的戈壁荒漠,中東部地區發展光伏必須實現土地在農業與光伏間的合理安置。
以協鑫新能源爲代表的光伏企業在光伏農業的發展上進行着積極的探索。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介紹,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三不争”作爲光伏農業的“鑫标準”,重點發展喜陰畏熱的油用牡丹産業,以“一光多用,一地多收”實現企業、鄉村、農業的共赢。
據了解,光伏農業“鑫标準”采用平單軸跟蹤和折射闆補光解決“争光照”的問題;采用柔性支架和智能清洗技術,解決“争土地”的問題;通過擡高光伏支架和拉大光伏陣列間距,解決争“空間”的問題。協鑫新能源和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江蘇省農科院等機構合作,科學設計光伏組件陣列的間距和高度,選取适合當地土壤和光照強度的農作物。
光伏牡丹最适宜20%~30%遮陰環境生長,協鑫新能源自2016年起在光伏電站内發展油用牡丹種植,現已種植光伏油用牡丹8000餘畝,分布于江蘇、安徽、河南、山西四省共13個基地,預計到2020年牡丹種植面積将達到三萬畝。
2017年9月25日,國土資源部、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光伏發電産業健康發展用地的意見》(國土8号文),對于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開展光伏複合項目建設的,要求“避免對農業生産造成影響,嚴禁抛荒、撂荒”。油用牡丹結伴光伏發電,成爲綠色發展、糧油安全、鄉村振興的一道亮麗風景。
振興鄉村,光伏扶貧“鑫模式”進階3.0版
協鑫新能源探索了以光伏農業爲主體,以優質工程建設管理能力和一站式智能運維爲兩翼的光伏扶貧“鑫模式”。根可入藥、籽可榨油、花可制茶,油用牡丹可謂“渾身是寶”,讓光伏扶貧“鑫模式”帶動脫貧緻富的效益更加顯著。
2014年10月,國家能源局、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光伏扶貧工程工作方案》,決定用六年時間組織實施光伏扶貧工程。2015年底,國家能源局出台的《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光伏扶貧新目标:“到2020年,保障200萬建檔立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包括殘疾人)每年每戶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光伏扶貧是國家‘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光伏之前,我們還是要回到脫貧這一本質問題去考慮。習近平總書記說,脫貧要靠内生動力,困難群衆要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要把光伏扶貧做好,僅僅提供政策性扶貧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協鑫新能源副總裁張耀邦說。
他介紹,“我們的光伏扶貧‘鑫模式’爲貧困地區帶去的不僅是一座座電站,不僅是政策性扶貧資金,更是一個新理念、新技能、新産業,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内生動力,助力農村振興。單一的光伏扶貧電站是輸血式的1.0版本,那麽協鑫的探索已經升級爲造血式的光伏扶貧2.0版本。當前,光伏扶貧“鑫模式”正以油用牡丹等高經濟價值的特色農業爲特征,正向振興鄉村的3.0版進階。”
“我們對光伏扶貧+農業這一主體重點發展油用牡丹産業,是看重它的産業鏈更長,對貧因地區經濟拉動作用更強。油用牡丹産業還兼具服務地方特色旅遊、解決人員就業等社會效益。光伏扶貧‘鑫’模式以‘兩翼’确保了及時性和穩定性:卓越的工程建設管理能力确保項目建設的及時性,并極大地保證了電站的工程質量;智慧的區域運維則确保了項目的穩定性,極大地降低了度電運維成本。”張耀邦進一步剖析。
目前,協鑫新能源已成立牡丹公司,開發了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等産品,下一步将在牡丹食品、日化等方面進行産品研究,并着手開發牡丹花海觀光旅遊。
張耀邦介紹,“光伏牡丹+光伏扶貧”延伸出了“技能扶貧”,即向貧困戶及當地農民輸送新農業發展的技術;延伸出了“産業發展”,即在當地打造一個新農業産業,進而發展農産品營銷及深加工産業、鄉村旅遊産業,實現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延伸出了“理念扶貧”,帶去發展産業、共同緻富的理念。
以光促農,油用牡丹迎來發展新機遇
與會專家表示,光伏油用牡丹産業的興起,是現代光伏科技與農業科技強強聯合創造的綠色發展與糧油安全雙赢的新局面。光伏農業、光伏扶貧作爲新興産業,正以其如火如荼的快速發展爲油用牡丹産業帶來新機遇。
花色豔麗、富麗堂皇,牡丹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自南北朝始,就被作爲觀賞植物栽培。經過農業專家的試驗與研究,牡丹籽的油用價值得以開發利用。
中科院院士匡廷雲介紹,2016我國首個純油用牡丹新品種——“祥豐”已通過省級審定。該品種6年生牡丹畝産籽203公斤,8年生畝産310公斤,較常規栽培品種“鳳丹”高出28%,出油率提高近33%。同時,抗病蟲害能力、抗旱能力也優于目前廣泛栽培的品種。
“牡丹籽壓榨出的食用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其中α-亞麻酸40%以上。α-亞麻酸是一種ω-3人體必需脂肪酸,且隻能從體外攝取,可以增強智力、提高記憶力、保護視力,抗血栓。發展油用牡丹産業,需要強化牡丹籽油的深加工,生産高純度的α-亞麻酸,促進産進提升附加值。” 匡廷雲院士表示。
2016年,我國進口成品食用植物油近700萬噸,進口食用油籽近9000萬噸,食用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67.7%,已超過了國際安全預警線。
長期關心中國油用牡丹發展的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李育材表示,“油用牡丹具有産籽量大、含油率高、品質優、抗性強等特點,産業發展關聯着每一個中國人的糧油安全,是在國家政策、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發展起來的。近年來各地政府日益重視,但作爲新興的木本油料作物,一些地方出現了一哄而上、盲目跟風的亂象,需要強化技術推廣與市場規範”。
他表示,光伏牡丹的興起,有助于油用牡丹産業走出小散亂,實現集約化、标準化生産,希望光伏産業内能湧現更多類似協鑫新能源公司的企業。
全國首家市級農商銀行、全球首家綠色商業銀行——安徽省馬鞍山農商銀行李小斌副行長告訴記者,我們農商銀行正在轉型發展中,看好這個項目,爲此我們爲這個項目提供了爲期12年、利率低的2.4億元貸款,支持發展油用牡丹産業。
原文鏈接:http://jsnews.jschina.com.cn/sz/mqzc/201804/t20180414_1527778.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