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綠色能源發展論壇:聚焦綠色如何改變中國

http://gcl0217.vthinks.net/tc/about/newdetail/2270.html

2018-01-26    

      節能減排、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是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的重要目标。 在中國,最新的宣示是,十九大報告明确提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推進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

      由瞭望周刊社(瞭望智庫)與中國能源研究會聯合主辦的“2018綠色能源發展論壇”1月25日在京舉行。來自海内外的能源機構官員、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綠色改變中國”這一主題展開研讨。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原院長路甬祥出席論壇并緻辭。

 

2018年的明星仍會是中國

      “綠色能源‘曲折式前進’,如今迎來‘全民光伏’時代,成功突破了‘兩頭在外’的瓶頸。”協鑫集團副董事長、協鑫新能源董事局主席朱钰峰認爲,正是國家的綠色發展戰略讓綠色能源企業獲得了發展契機。

      權威數據顯示,中國目前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産和消費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成爲推動全球綠色能源發展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稱,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不包括水電)同比增長14.1%,中國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産國;美國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研究報告則顯示,2017年中國參與和并購的大型國際清潔能源項目總金額已達到440億美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全球保護總監Deon Nel在演講時表示,目前全球已進入一個新的清潔能源發展階段,而中國經驗證明了實現綠色能源轉型是完全可能的。

      “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過去幾年裏,中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和投資額都居世界首位,而且中國的煤炭消費已經連續三年下降。”Deon Nel 認爲,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方面成績斐然。

      國際能源署中國合作部主任塗建軍稱,自2011年開始,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容量已連續6年超過曆史最高水平,其中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增裝機量達到165GW,創造了新的曆史記錄,未來5年預計新增裝機量1000GW。

      “我們認爲2018年的明星國家仍會是中國,因爲中國引領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尤其是在光伏行業,中國占據了全球大約一半的新增裝機量。”塗建軍說。

 

光伏領跑可再生能源

      塗建軍認爲,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未來的發展中,風電、光伏是領軍力量,“根據國際能源署對2020年全球市場的預測,光伏會成爲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全球引領者,超過任何其他能源。”

      朱钰峰認爲,光伏發電實現了二氧化碳、粉塵、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污染物的零排放,很好地踐行了綠色發展的理念,因而成爲全球可再生能源中發展最快的一支力量。

      爲支持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國家能源局于2016年12月出台了《太陽能發展十三五規劃》。其中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光伏産業體系不斷完善,技術進步顯著,光伏制造和應用規模均居世界前列,而“十三五”将是太陽能産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基本任務是産業升級、降低成本、擴大應用,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市場化自我持續發展,成爲實現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5%和20%目标的重要力量。

      從政策層面,國家推出了“領跑者計劃”,力促光伏技術升級,與此同時,還積極推進光伏扶貧,實現企業、鄉村、農方三方共赢。

      據了解,協鑫集團已經完成了69個光伏農業項目,擁有裝機容量共計798兆瓦的國家級和省級扶貧電站,其中國家級扶貧電站的裝機容量共計250兆瓦,預計20年内可以使貧困戶增收9.31億元。到2017年底,協鑫新能源的光伏電站裝機總量突破600萬千瓦,居全球第二。

 

呼喚政策與市場合力

      “2016年,中國貢獻了全球15%的GDP,卻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能耗仍然偏高。”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在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能源轉型首先要強調“節能提效”,這是能源戰略之首。

      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表示,中國面臨發展中的“不平衡”問題,主要是結構問題,“中國96%以上的居民生活在東南40%左右的國土上,能源的生産和消耗不對等。另一方面,中國能源結構中,以煤電爲主的格局不易改變。”

      賈康認爲, 在中國能源整個産業鏈、供應鏈、消費鏈上,不能一味倚重行政手段,“不能簡單地靠少數官員拍腦袋認爲怎麽調節就能夠實現綠色發展,市場發揮充分作用始終是個關鍵。”

      與會人士表示,要加快轉型,政策和市場的合力推動成爲關鍵。

      首先是企業的技術升級,這是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擴張的關鍵内因。以光伏産業爲例,近年來,光伏上網電價約從每度0.6元降至0.4元,就得益于全産業鏈的技術創新。“不僅要在制造環節通過技術升級提高産品的發電效率,在運營端,也要采用各種新技術如雙軸跟蹤、機器人清掃、無人機巡檢等來控制成本。”協鑫新能源總裁孫興平表示。

      在孫興平看來,光伏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着成本偏高的問題,尤其是“非技術成本”,比如土地價格、稅收、金融成本等。

      以金融爲例,随着綠色能源的規模擴張、技術升級和走出去,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持續存在,且越來越高。除補貼政策外,金融市場的支持更爲關鍵。

      2016年8月中央深改組會議提出“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要通過創新性金融制度安排,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産業,同時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資”。

      對此,中國工商銀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紅表示,經過自上而下的推動,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得非常快,2017年年中綠色信貸已達8.2萬億元,同比增長12%,信貸資源正在越來越多地配備給綠色産業。

      “在沙特,光伏上網電價可以控制在每度0.2元人民币之内,除了當地光照時間長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之外,對光伏産業的發展,政府層面也給予了很多政策優惠,比如土地免費,電站在全生命周期内免稅等等。”孫興平介紹說。

      他認爲,随着整個光伏行業的技術創新,再加上政策的助力, 光伏平價上網有望很快實現,“我們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就會實現,屆時就可以解決國家補貼可再生能源的負擔。”

 

原文鏈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spm=xy.xinhuashe.0.1.jWKbJ9&docid=305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