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光互補”新模式 打通富民新經絡
在阜甯縣東溝鎮,政府與企業通過“農光互補”的發展方式,爲當地100多戶村民提供周期長達25年左右的穩定收入來源,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打通了一條富民增收的新經絡。
來到阜甯縣東溝鎮鑫源光伏電力有限公司,一眼望去,一排排近四米高的光伏電闆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而光伏電闆下面則種着油用牡丹、油菜等農作物。杜正祥是東溝鎮北堆村的村民,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和其他村民給農作物噴藥、施肥。他告訴我們,自從建了這個“農光互補”項目,不光可以得到土地流轉的租金,還可以到公司裏打工,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阜甯縣東溝鎮北堆村村民 杜正祥:“從弄了太陽能發電闆之後,我們收入就翻倍的增長,現在和以前比,每個月都要多到上千塊錢,收入是增加了不少。”
光伏與農業嫁接聯姻的新模式,就是通過光伏上層空間建光伏電站,實現清潔能源發電,同時在下層空間将光伏科技與現代物理農業相結合,從而使荒地逐漸煥發出生機。
阜甯縣鑫源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廠長 吳凱:“我們這邊農業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讓光照資源也得到了合理的分配與使用,既具有無污染無排放的發電能力,又不額外占用土地,可使土地立體化增值利用,實現農業與光伏發電互配互補中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談到在這裏建設“農光互補”項目的初衷,吳凱坦言,協鑫集團創辦人朱共山是阜甯東溝人,在家鄉有多個投資項目。去年“6·23”風災發生後,災情一直牽動着朱共山的心。6月23日當晚即向家鄉阜甯捐款1000萬元人民币,用于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正是擁有着這樣一顆感恩社會、回饋社會的心,促使他下定決心在這塊土地上建設光伏電站來造福村民。
阜甯縣東溝鎮黨委副書記 李磊:“協鑫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一方面增加了農業的經濟附加值,另一方面,可以将農民變爲産業工人,增加了農民的工資性收入,爲當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原文鏈接:http://www.0515yc.cn/newsyc/folder57/2017-06-01/218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