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制定光伏全産業鏈平價上網路線圖
作爲中國最有名的光伏企業之一,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協鑫集團”)旗下協鑫新能源以每千瓦時0.61元的最低電價中标陽泉“光伏領跑者計劃”,引發全行業關于低價競争的讨論。
在9月21日的2016首屆能源互聯網領袖論壇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首次回應稱,中國光伏企業要加快平價上網進程,與國家政策的完善補強共同發力,使光伏發電更好地成爲能源革命的重要基石。目前協鑫集團制定了以綜合創新降低多晶矽、長晶、組件、系統及運維成本的全産業鏈平價上網路線圖,在2020年前實現光伏發電基本不需國家财政補貼。
近年來,在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等政策大力扶持下,中國光伏行業憑借中國市場保持了良性發展的态勢。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4218萬千瓦,是2010年的165倍,已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一。
按照《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年-2020年)》,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可達20%;到2050年,風電和光伏将占電力裝機的50%以上,而且在技術上可以保證電網和電力系統穩定、安全運行,其中光伏會占到整個電力裝機至少20%的份額,可見其在中國能源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不容忽視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規模的不斷擴大,補貼資金不足的問題也愈演愈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處長支玉強介紹說,截至今年上半年,該項補貼資金缺口累計達到550億元左右,“盡管第六批可再生緣補貼目錄很快要下發實施,會緩解一定的壓力,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新增規模的不斷擴大,到年底預計突破600億還是很有可能的。”
據他透露,我國現行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和補貼政策需要做出調整的完善,首先組成電價的兩部分-燃煤标杆電價和财政補貼要分離,以适應當前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同時,把差價補貼模式變成定額補貼,并且逐步降低标準,直至取消。
在當天論壇上當選爲“2016中國能源年度人物”朱共山也認爲,不管是行業還是企業,都應深刻理解“補貼綠色能源是爲了加快平價上網’”的政策含義,要千方百計降低光伏發電成本,讓這一綠色能源成爲社會公衆用得起的必需品。2009年協鑫集團在江蘇徐州建成我國第一個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時,光伏發電上網度電價格是2.15元。時至今日,即便在三類地區,領先企業的光伏電價也可以做到0.6-07元。技術進步推動的成本下降,不僅僅緩解中國光伏發電的财政補貼,而且更進一步擴大了光伏這一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運用。
平價上網路線圖背後是其從矽材料到光伏裝備制造、系統集成、太陽能電站建設運營的光伏一體化産業鏈。同時,協鑫集團的戰略還包括另一條從天然氣開發到液化、儲運最後供給天然氣發電的清潔能源一體化産業鏈,以及電網、熱網、天然氣管網、信息網和大數據雲平台的“四網一雲”能源綜合服務。
據了解,協鑫集團沿着國家一帶一路整體戰略,在非洲開發了較大儲量的天然氣資源,通過海運中轉運回到我國東、南部及京津冀地區,供給天然氣發電,逐步替代燃煤供熱電廠。依托協鑫的分布式能源技術應用服務和運維能力,打造“六位一體”智能微網、區域網等能源互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