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后多晶硅供应吃紧 光伏下游需求暴涨是主因

http://gcl0217.vthinks.net/tc/about/newdetail/1553.html

2017-08-07    

  当市场普遍把A股天龙光电8月3日的涨停板归结为“超跌反弹”时,来自业界的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是多晶硅价格的上涨,引发了光伏设备(单晶硅生长炉、多晶硅铸锭炉)制造商--天龙光电的涨停,同时,多晶硅价格的上涨甚至会触发下游硅片、电池、组件价格的上涨。
  而尽管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下简称“硅业分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来国内多晶硅价格的确出现了上涨(多晶硅一级致密料成交价周环比上涨0.63%),但在8月4日,天龙光电却未能延续其涨势,截至收盘,其股价下跌1.81%,报收于9.22元/股。
  多晶硅行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多晶硅厂商的确会较为集中地将检修安排在第三季度,但这是多年来的常规检修。多晶硅供应总体增长,影响供求关系紧张的主因还是6·30后光伏需求不降反涨。多晶硅原料的季节性释放造成的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对下游价格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根据规定,2016年6月30日以后,全国各地的光伏发电补贴会逐渐减少至没有。
  多晶硅价格小幅上涨
  并非因厂商检修致供应吃紧
  根据硅业分会报告,上周我国太阳能多晶硅一级致密料报价区间在12.4万元/吨-13.2万元/吨,均价12.92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54%。一级致密料成交价区间在12.2万元/吨-13万元/吨,均价为12.77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63%。
  在业界看来,多晶硅价格的上涨似乎与多晶硅厂商的检修有关。
  “多晶硅制造行业基于成本考虑,生产环节需要连续运行,无故不停产,固定时间检修。按照惯例,国内多晶硅企业一般在年度计划中都会安排三季度检修,这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预测‘6·30’后光伏终端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产业链价格下跌,对经营指标影响相对较小;二是在夏季高温本身就要减低负荷,避免安全隐患,此时停车检修是最佳时期。”一位多晶硅生产企业高管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是今年‘6·30’后淡季不淡,市场需求连续增长。”
  “尽管如此,多晶硅企业检修对下游产能、价格的影响都不大。”此高管介绍,“国内多晶硅整体产能基数是上涨的,即使有检修,但是当前的检修手段已经非常先进,仅是部分产线的部分工段停车检修,涉及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其实没有减多少产量,年度整体是增长的。而且,多晶硅企业检修已经错开安排,延迟安排,减少的供应量会在后续月度生产计划中补回。”
  根据硅业分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供应量同比增长20%,月均超过1.9万吨,7月份1.93万吨,预计8月份仍然在1.9万吨以上,远高于上年同期。
  在价格方面,硅业分会数据显示,2016年多晶硅占组件的成本仅有15%,占电站总成本仅8%。“而且多晶硅价格上涨幅度不到10%,对下游价格影响微乎其微。”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称。
  事实上,除了多晶硅,多晶硅片涨价也与多晶硅企业检修没有关系。
  公开数据显示,多晶硅片今年上半年价格持续处于低位,从上年6元/片的高位一度降到4.5元/片以下接近成本线。“5月份受抢装影响开始缓涨,目前市场多晶片(含砂浆片和金刚线片)4.8元/片的均价只是回调到合理价格,多晶硅片的高性价比被市场广泛接受。”上述多晶硅企业生产商对记者表示,“单晶硅片仍维持6元/片的价位,相比多晶而言,远高于0.6元/片的性价比标准价差,下半年有进一步跌价的趋势。”
  供需失衡源于需求暴涨
  但国产多晶硅可以自给
  不过,在业界看来,多晶硅产能增长速度低于电池,的确引发了短暂的供应紧张。
  究其原因,相对于上游,下游的产能扩张普遍投资少,见效快。因此,下游需求增长过快,虽然多晶硅和硅片原料供应也在增长,但是增幅低于下游。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7年上半年国内光伏电池产量为32吉瓦,同比增长超过28%。相对于此,多晶硅和硅片产量均同比增长20%左右。
  事实上,上游原料产能增幅低在一季度淡季、二季度抢装时体现并不明显,但到了三季度,市场逐步平稳,恰逢多晶硅企业停产检修。除此外,上述多晶硅企业人士认为还有一种可能,“一些小型硅片企业和电池组件厂商或许借机渲染紧张气氛,把压力转给原料端,寻求跟涨由头。”集邦新能源分析师透露,小型硅片厂已经将砂浆切多晶硅片报价提到5.2元/片,而保利协鑫等大厂还是坚持4.9-5.0元/片,并大量供应4.5-4.6元/片的金刚线切多晶硅片。
  公开数据显现,2017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1.8万吨,在全世界多晶硅产量中占55.7%。马海天认为,国内多晶硅一直致力于提高多晶硅自给率,目前中国多晶硅产品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光伏产业生产需求。
  硅业分会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有效产能约24.3万吨/年,随着江苏中能、新特能源等一线大厂继续产能扩张,预计2017年底,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达到29万吨/年,可以满足国内60吉瓦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预计2018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有望达到35万吨,可以满足国内75吉瓦电池片生产。
  此外,在产品质量水平上,上述多晶硅企业人士介绍,“国内企业的扩产建立在技术提升、成本下降的基础上,是有效产能,瞄准高端市场,符合N型直拉单晶、区熔硅的生产要求。不仅太阳能级多晶硅在扩产,江苏鑫华半导体的电子级多晶硅也会在下半年投产。”
  关于另一可能影响多晶硅价格的因素--进出口,马海天认为,“目前,完全不进口硅料都不会影响国内供应量和价格平衡。”
  硅业分会分析,上半年多晶硅进口总量达到7万吨。进口增加主要因为硅片业务从海外往中国转移,大陆金刚线切割改造后提升产能并大幅降本,进一步压缩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硅片企业盈利空间。国外硅片产能少,德国瓦克、美国Hemelock、韩国OCI等多晶硅企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是进口多晶硅加工成硅片即出口,因此,国内很少用到这部分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