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应用端崛起成常态

http://gcl0217.vthinks.net/tc/about/newdetail/1341.html

2015-01-16    

1月14日,垂直一体化光伏太阳能开发商SPI宣布,其全球运营总部落户上海,并与南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光伏产业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新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光伏产业经历“严冬”之后,目前已经触底反弹,有望借应用端需求的崛起摆脱危机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应用端“崛起”


日前,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征求意见稿)的意见,行业规范发展的趋势得以深化。在行业内部人士看来,光伏行业在规范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寻求自身发展的支撑点,需要行业应用端的走强。安徽合肥、广东广州等地对光伏应用的强调,或代表着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光伏产业在发展中一直存在“两头在外”的问题。所谓“两头在外”,是指原材料上依赖国外,市场也几乎全部在国外。据悉,在行业发展早期,95%以上的光伏产业向以欧盟为主的海外市场供货。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硬伤”,特别是当行业遭遇上游原料价格波动以及出口遭遇“双反”等情况时,国内光伏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相当“尴尬”:上游原料不一定有议价能力,下游应用在别人手里,且充满政治、经济方面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认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打开光伏应用市场。在他看来,国内光伏产业在经历发展的阶段性挫折之后,已经呈现触底反弹的态势,行业预计将迎来规模扩大、发展前景打开的新阶段。据预测,201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13万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若加上接近10万吨的进口量,多晶硅供应量或将达到23万吨。而行业复苏发生的背景是外部贸易壁垒并未消除并有愈演愈烈的可能。由此不难发现,行业回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打开。


回顾2014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将打造光伏应用产业示范地、推进分散式光伏发电等,作为推动光伏产业落地的重点工作。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三项与光伏建设相关的文件,要求做好2014年光伏发电项目接网工作、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做好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地方政府也顺势而动,如江西省鹰潭市出台了《鹰潭市加快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应用工作方案》,安徽合肥则提出积极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推进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可见,行业应用端崛起的势头明显。


资本或谋新布局


光伏行业复苏的势头也已通过资本市场反映出来。2014年下半年,同花顺光伏概念指数涨幅达16.79%,行业内上市公司也取得不错业绩。其中,中来股份201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00万元-123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66%-25.89%;向日葵则称,2014年公司总体发展良好,经营业绩稳定,预计盈利3500万元-45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为4060.67万元。


行业复苏态势的出现也引来资本的新布局。近日,方大集团发布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称,计划募集10.08亿资金投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方大集团已分别与江西省南昌市政府、龙南县政府签署关于在南昌市、龙南县投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由方大集团于2015-2018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龙南县投资、建设、经营总容量400MW的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站项目。此前,公司已与十一科技签署光伏电站开发的框架协议,还与江西省萍乡市签署投资建设50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合作协议。备受市场关注的中民投也已经在光伏产业“谋篇布局”,其在光伏板块的“首秀”宁夏同心200兆瓦(MW)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已正式开工。


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上述资本动作就是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不断拓展的例证。“这跟之前的行业思路相比已经发生变化了,之前跑规模、跑量,现在重视产业的下游应用,这会是个趋势,之前只是在制造领域摸爬滚打的光伏企业也可能延伸到应用端来,毕竟这块对产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可预期的利润空间也比纯制造大得多。”某券商分析人士称。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 徐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