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内十大能源新闻

http://gcl0217.vthinks.net/tc/about/newdetail/1075.html

2010-12-30    

编者按: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2010年的能源行业发生了许多重大新闻事件,本报记者在综合相关门户网站、报纸信息以及咨询多位业界专家的基础上,大致梳理出2010年国内十大能源新闻,以管窥2010年中国能源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和取得的新进展。

 

1.高规格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回顾:中国政府网1月27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的通知》,高规格的国家能源委员会正式亮相。国家能源委员会主要职责:拟订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审议能源安全和能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国内能源开发和能源国际合作的重大事项。

 

点评:能源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国家能源委员会的成立,不仅有利于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而且温总理亲自挂帅,众多部委参与其中,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能源问题的高度重视,但能源委只是一个协调机构而非职能部门,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能源领域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拭目以待。

 

2.资源税新疆试点

 

回顾:6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疆资源税改方案细则,决定从6月1日起,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税率为5%。这意味着我国酝酿数载的资源税改革以新疆为试点正式启动。

 

点评:随着能源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从量”计税已经不能体现资源的价值,更无法发挥引导全社会节约非再生资源和稀缺资源的作用。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下,资源税改革的推进,对于更好地引导经济结构调整、节约能源资源以及缓解中西部地区财力紧张等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资源税改革要取得预期目的,仍需要国家加快研究出台税费综合改革配套措施。

 

3.智能电网建设成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

 

回顾: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智能电网建设”。4月19日,国家电网公司发表白皮书宣布,预计在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

 

点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我国的陆上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北部,远离负荷中心且资源所在地经济发展滞后,缺乏电价承受能力,只有通过坚强智能电网,才能实现大规模跨地区消纳,并为小型化、公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平台。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也将推动家庭生活模式的变革。

 

4.中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回顾:7月6日,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34台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并入上海市电网,亚洲首个大型海上风电示范项目诞生,我国在海上风电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点评:有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看风能,风能发展前景在海上,海上风能将成为中国风能未来发展方向和制高点。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的成功并网,拉开了中国海上风电开发的序幕,对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以及提高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研发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相对于陆上风电而言,海上风电场建设不仅投资大、技术难度高,而且还要面临海上浮冰、台风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

 

5.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

 

回顾:10月2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称:上网电价较低的煤炭生产大省的火电企业亏损情况严重并在继续恶化:中部六省、山东省火电继续全部亏损,并新增加了东北三省火电企业加入亏损大军,使得10省份的火电企业出现全面亏损,有的发电企业甚至因亏损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煤电联动压力加剧。

 

点评:“市场煤、计划电”两套价格体系导致二者矛盾突出,煤炭企业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发电企业则是政府定价,这种由来已久的煤电倒挂现象再次引发人们对火电的思考,因而,加快煤电价格机制改革、推进煤电一体化等呼声再起。

 

6.煤炭资源深度整合大幕开启

 

回顾: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转发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进煤炭企业的跨省兼并重组,力争使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

 

点评:通过整合能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大企业对资源的控制力?有利于煤炭行业控制产能释放程度?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和平抑煤价大幅波动。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但是,煤炭资源要整合,民间投资煤矿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

 

7.中俄原油管道正式输油试运行

 

回顾:1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开始试运行。根据两国达成的协议,2011年1月到2030年,中国每天将接获30万桶石油,每年1500万吨。

 

点评:中俄原油管道试运行,开启了两国能源合作的新时代。从1996年到2010年,十余年间,中俄原油管道方案历经波折,先后遭遇安大线的夭折、金融危机的冲击,直到中俄签订“石油换贷款”协议,中俄原油管道才终于修成正果,将给中国增加一个进口油源,有力支撑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战略,为确保能源安全增加了更多的筹码。

 

8.能源矿产企业跨国经营风生水起

 

回顾:3月12日,武钢斥资6846万美元收购中非基金持有的中利联60%股份,获得利比里亚铁矿项目控股权。12月10日,中石化以24.5亿美元收购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阿根廷子公司;12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收购巴西7家输电特许权公司的资产交割仪式举行;同一天,中国民营油企联合能源以约7.75亿美元现金收购BP在巴基斯坦的油田等,中国能源矿产企业“走出去”战略初显成效。

 

点评:2010年是中国企业“争上游”的一年。能源矿产则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目标,既体现了中国的能源战略,也反映了制造业大国向产业链上游升级的趋势。前11个月,中国企业在能源矿物产业的海外并购共25项,金额高达216亿美元,占有上游资源的决心令世界瞩目。

 

9.“柴油荒”席卷全国

 

回顾:9月底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一些炼油企业大幅减产甚至停产,导致总体资源投放量减少。到10月份,全国多地出现“柴油荒”的状况,而一些地方政府的突击式拉闸限电,也加剧了柴油的供不应求。

 

点评:波及全国多个省市的“柴油荒”,不仅导致部分企业停工停产,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尽管引起柴油荒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些地方政府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而采取的“一刀切”式的限电,不仅加剧了柴油的供应短缺,而且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

 

10.中国管理稀土成国际焦点

 

回顾:10月15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加工和环节采取的管理措施是符合国际规范和世贸规则的,其核心目的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前,一些国家轮番出面指责中国政府的稀土政策,称中国全面控制了稀土出口。

 

点评: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中国的稀土资源仅占世界稀土资源的30%,却供应了全球超过90%的需求。中国从经济和环保以及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本国稀土资源的管理是无可厚非的。有专家指出,欧美日等国无端指责中国政府的稀土政策,是完全无视中国国家安全的强盗行为。

 

来源:http://www.jjxww.com/html/show.aspx?id=182824&cid=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