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共山分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协鑫方案”
10月24日,由国家能源局、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开幕,本次论坛以“十年携手能源变革 创新领航绿色未来”为主题。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涛、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巡展期间,王宏志、卡梅拉等领导在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的陪同下,莅临协鑫展台参观,深入了解企业科技研发、自主创新与国际绿色能源实践成果。
在当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端对话中,朱共山分享了企业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前沿见解。
朱共山表示,全球能源转型已进入“攻坚期”,可再生能源从“补充”向“主体”能源转变,需要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核心载体。过去十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15%,但风光发电间歇性、储能瓶颈、源网荷储协同不足等,仍是系统效率关键卡点。
“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生态共建’的三维发力。”朱共山主张新型电力系统是“全产业链共振”:协鑫向上游联合相关企业保障硅料供给,向下游与各方共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如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微电网,可再生能源消纳率超92%、年减碳10万吨以上,更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虚拟电厂与零碳园区建设,形成了行业领先的创新实践。“在苏州的零碳园区,我们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产业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动态优化与精细化管理;在调峰调谷方面,依托虚拟电厂整合分布式光伏、储能、工业负荷等资源,可灵活响应电网峰谷需求,既保障电网稳定,又提升园区能源利用效率。”这些实践不仅让苏州零碳园区建设始终引领全球,更让协鑫为行业“源网荷储算检”全流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从全球视角出发,朱共山指出,能源转型没有“孤岛”,尤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背景下,国际间的技术共享、标准共建、电网互联至关重要。苏州在虚拟电厂、零碳园区建设中形成的成熟经验,是中国新型电力系统方案的生动缩影,“我们真诚希望各界携手,将这些实践经验推向全球,让中国智慧为各国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参考路径。”
“今年是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创办十周年,十年间我们见证了可再生能源从‘小众’到‘主流’的跨越;下一个十年,更要聚焦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建设’。”朱共山在对话结尾展望,协鑫将以“产业实践者 + 行业推动者”身份,未来五年重点投入储能、新能源材料研发,同时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助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 “压舱石”,贡献中国企业智慧与方案。
论坛期间,发布了《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发展2030苏州愿景》《能源变革指数蓝皮书2025》及“中国能源好物”等系列成果。协鑫集团十年磨剑、潜心攻关,自主研发的FBR颗粒硅技术和钙钛矿技术,凭借卓越的减碳效能与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成功入选“中国能源好物”榜单。
本届论坛聚焦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构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等议题,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能源部长、驻华大使、15个能源国际组织负责人和高级别代表,中外能源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共2000余名代表参加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