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光伏云”助力苏州高新区“两高两新”创新突破

http://gcl0217.vthinks.net/newdetail/2167.html

2017-08-14    

  一个“云脑”应用故事,让苏州的企业都兴奋起来。
  在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新建的切片生产车间,总经理郑雄久满脸激动说了这个故事:前不久,该车间在生产看似正常的情况下,不良率始终比其他车间高出7个百分点。“多亏了‘云脑’,它经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出在精度相差零点几毫米的备件上!”经调整,其良品率提升5个百分点。而良品率每提高千分之一点,意味着可为企业节省上千万元的生产成本!
  这个给协鑫带来巨大效益的“云脑”,实际上是阿里巴巴工业云基地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两家共同落户苏州高新区的重量级企业携手造就的强大效益在苏州引发了巨大震动。由此,这一事件也成为苏州高新区集聚高端要素,带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创新发展“天花板”的典型样本。
  “根据区域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握发展主攻方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创新发展上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认为,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关键时期,形成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引领方向至关重要。“阿里云的落地和应用,就是我们贯彻这一战略的具体呈现。”
  作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引领一直是苏州高新区矢志不移的既定追求。目前区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5.5%;智能化工业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6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集聚着的21.2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中,高层次人才2.2万名,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近700名。去年,全区完成GDP1068亿元,各项重要发展指标在全国同类开发区中名列前茅。
  “当前成绩并不能掩盖我们面临的创新发展深层次问题,高新区要在创新发展上有所建树,必须想方设法消除‘软肋’!”徐美健坦陈,对标国内先进开发区,高新区在净利润、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占比等方面仍有差距,创新驱动带来的成效对经济支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口”,去年以来,苏州高新区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对标找差”大走访大讨论活动,并在深入广泛的大讨论中锁定“两高两新”主攻方向: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突破发展“软肋”,全力锻造“创新引擎”,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
  突破发展“软肋”,人才是关键。目前,苏州高新区各人才部门正对今年3月就已启动实施的“才聚高新,智汇虎丘”人才引育工程做最后的细则审核,很快将启动申报审核工作。“我们每年投人2亿多元人才专项资金,项目综合扶持经费最高给予1亿元,对辖区人才形成了强刺激。”苏州高新区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杨雄华透露,不止“人才新政”,高新区近年来以政策为核心创新顶层设计,修订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性意见和办法,举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创新企业建立、产业化再到研发的全过程,都在鼓励性政策的覆盖范围。7月中旬举办的苏州精英周高新区推介会上,300余名海内外人才带着500多个创新创业项目前来,有127个项目当场落地。
  突破发展“软肋”,离不开创新生态系统的营造。前不久,省内首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在苏州高新区“金融小镇”挂牌。作为以资本为纽带的创新载体,正在推进建设的“金融小镇”已落户私募机构185家,注册资本达332亿元,它的崛起将让辖区创新成果和产业融合更紧密。而“金融小镇”所在的苏州科技城,则是苏州高新区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创新驱动核心区,这里集聚着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70余家大院大所,拥有真山真水的自然生态资源。随着区内文体中心、科技城医院等的相继落成,这里的城市功能也不断提升,初步营造了一个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生态环境、城市品质等内容为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突破发展“软肋”,龙头企业要发挥关键作用。近日,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综合部项目经理苏敏坚正忙着筹备即将在高新区召开的首届中国移动云计算大会。“阿里云”与协鑫公司碰撞出的“激情火花”,让国内外300多位IT行业精英对苏州高新区产生了浓厚兴趣。依托创新资源“磁场效应”,更多的龙头企业投入到创新创业热潮中去。7月20日,苏州高新区内力神电池华东产业基地举行产业化项目成果汇报会,标志着该产业基地正式投产。当天发布的由其自主研发生产的21700电池系列新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该企业由此成为全球同类企业中屈指可数的投产企业。
  “创新突破最终要体现在产业上,必须让创新和创业联动起来。” 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虎丘区代区长吴新明说,为打造特色创新产业集群,苏州高新区确立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医药三大特色产业,努力推动这些产业成为提升区域创新浓度的顶梁柱。这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去年产值已近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4%。
  原文链接:http://jhdr.xhby.net/content/201708/13/c857199.htm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