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终于来了,不强制购买有戏吗?光伏补贴会因此取消吗
千呼万唤之后,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终于出炉!
6月12日,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向提交申请的华能、华电、中节能、中水顾问等企业所属的20个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我国首批绿证。
所谓绿证,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
本次共对2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核发了230135个绿证,按每1000度电可以获得一个证书计算,本次核发的绿证包含上网电量共23013.5万千瓦时,所获绿证项目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河北、新疆等六个省份,合计装机容量112.5万千瓦。
在挂牌交易中,绿证的价格不高于证书对应电量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金额,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或者通过竞价确定认购价格。风电绿证价格一般不超过0.26元/千瓦时,交易完成后有助于业主优化现金流。
绿证可以仅且可以出售一次,出售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对于符合要求的发电企业,其发出电量均可申请绿证,只有售出绿证的电量才会冲抵补贴,未售出绿证的电量仍可领取原有补贴。
自7月1日起,已获绿证的发电企业可在全国绿证平台上正式挂牌出售绿证。现阶段,绿证实行自愿认购,对购买者仅仅是一份消费绿色电力的荣誉和责任,而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实惠,2018年将适时推出强制购买。
自愿购买的绿证,谁会来买?如若遇冷,绿证制度又该如何往下走?将来的强制购买,能否顺利推进?绿证将给行业企业带来什么影响?针对这些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的问题,华夏能源网(微信号sinoergy_com)特别编辑、选取了几位行业大咖的深入解读,从中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绿证一定不能是自愿认购
我们强烈呼吁,绿色证书,一定不能是自愿认购,一定要用国家和政策的顶层设计,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强制配额,绿色电力交易强制到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售电企业,作为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标,把它落地下来,才能够实现中国到2020年绿色能源消费15%的这样一个基本比例,才能够实现风电9%消费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比例。
事实上,我们认为这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在金风,我们在全国已经建了十几个以绿色电力为主的智能电网,小型的智能微网我们能做到70%依靠新能源,不存在稳态的影响。
金风自己专门做了一个作业,供应商每年供应19亿度电,公司内部,我们将用每年降低20%的电力来自于绿证,最终到2020年,整个风电产业,就金风这个供应链里面的供应链,将实现百分之百的零碳,也希望给金风的产品标上这样一个证书,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是没有污染的,我们生产出来的电力是没有污染的。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绿证不会替代光伏补贴
有传言称,绿色证书机制将取代光伏补贴保。9日下午,在保利协鑫召开的电话会议上,协鑫集团董事长、保利协鑫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表示,在与有关政府机构讨论后,拟议的绿色证书机制绝不会取代现行的可再生附加费补贴机制,它更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
保利协鑫管理层认为,绿证在其他国家有推行比较成功的先例,所以中国政府希望借鉴绿证的方式来解决清洁能源补贴的问题,但绿证不会替代光伏电站的补贴。
第一,如果国家需要执行绿证,须强制五大发电厂及其他高耗能产业如水泥厂、钢铁厂购买,才有可能落实,所以绿证的大范围推行有现实难度;
第二,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占据全球80%以上的制造产能和光伏电站投资,是国家政策鼓励支持下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产业,大量银行贷款支持。国家不会强推新探索的政策机制而导致产业波动影响金融稳定;
第三、国家能源局做为推动绿证的部门也多次强调指出,任何一项重大政策起效,都会是一个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也无法指望单一的政策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各类政策之间也不是互斥的,一项政策的推出不代表其他政策的必然退出。
中国未来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发展方向,可能必然还是各项政策的“组合拳”,特别是对存量项目,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大部分的已投运光伏电站适用于补贴机制,其资产减值可能性很小,取消光伏补贴会有一个过程,预计光伏补贴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届时光伏发电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李鹏:绿证最大好处是无需中央财政资金补贴
跟现行的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相比,可再生能源配额考核和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更加直接可控,各方责任更加清晰,通过对各类可再生能源证书比例的控制,可以灵活引导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品种的发展。
“看不见的手”代替了政府管制,使得项目开发建设、价格、资金的管理进一步简化,主要由市场主体自行决定,最终实现能源转型的整体系统成本最小化,这才是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的主要目的,而缓解限电和减少补贴强度只是政策的必然效果。
用绿色电力证书交易的价格来替代财政补贴,最大的好处就是无需中央财政资金补贴,由各类市场主体根据能源转型的要求自发进行利益分配,避免了补贴缺口越滚越大。同时也解决了补贴多少合适的问题,因为绿证的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自主决策,成交价格就是最合适的价格,不存在过高或者过低的问题,避免了政府定价产生的矛盾。
如果未来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比较快,成交价格就会快速降低,最后自然归零。为稳妥起见,在最早两三年的过渡时期,可以考虑采取仍由中央财政资金承担一部分分品种的固定数额的度电补贴的模式,确保新建项目的基本收益,随着市场化机制的完善,逐步过渡到完全的绿色证书交易。
对于强制配额考核推出的时间,可以考虑不晚于2018年中,因为新能源项目从开始资源勘查到项目建成投产,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从目前统计的情况看,部分地区距离完成引导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在政策的推动下加快建设进度,要为这一部分项目留足建设的时间窗口。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彭澎:2018年绿证可能对发电企业、售电公司都强制
中小企业在资源市场上很少有内生动力来购买绿证,这里面涉及到很现实的绿证成本问题,一度电的绿证成本最便宜也要两毛钱,而工商业用户对于电价是非常敏感的,有人说科技类企业可能会考虑率先进行尝试,但如果让他们做出100%确定的承诺,压力也还是比较大的,具体还要看今年7月1日绿证正式上线后市场的反映。
目前制度给绿证价格设置了一个天花板--不能高于对应电量补贴,对于发电商来讲,这就意味着出售绿证最多也只是能拿回补贴。但要说发电商的积极性完全没有,那也是不客观的,他们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解决补贴拖欠的迫切性。
打个比方,如果补贴在三年后拿到,那么按照现有通胀率外加其他现金成本,这些资金一年内至少贬值10%以上,相较之下,他们或许更愿意当下以八五折价格通过卖绿证回款,更划算一些。
因此对于发电侧来讲,在设定绿证价格时可以先给自己设置一个贴现率,然后根据贴现率给绿证打个折,通过市场的手把资金缺口回笼过来。
另外,绿证政策规定只有被列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项目才有资格申请绿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第七批目录发得特别快,目的就是先给大家一个出售绿证的资格,由于进入第七批目录的项目将不再享有补贴,接下来要不要卖绿证就看各位看官的选择了。
2018年绿证强制市场将会启动,关于强制的主体我们现在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强制发电企业,对火电机组进行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配额考核,你可以选择投资,也可以选择购买。强制发电企业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刺激发电集团在分配发电份额时,优先照顾自己内部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其次,它会刺激发电企业投资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资产。
第二种思路是考核售电公司,也就是售电公司在签订长期购售电协议时,必须消纳足额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这种思路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配合电力市场(未来电力市场会通过售电公司来销售不同种类电力),更符合电力市场的规律。
由于这两种思路各自有优势,我觉得未来极有可能对两者都进行强制考核。目前对于售电公司的配额指标要求已经嵌入了《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意见要求“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各级电网企业和其它供电主体(含售电企业以及直供电发电企业)的供电量(售电量),规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量最低比重指标”,这个省级指标其实就是本省售电公司平均要完成的配额指标。
所以,非常期待2018年强制约束指标的出台,将电力能源转型顺利推进下去。
原文链接: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39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