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拓宽江苏发展“朋友圈” 江苏百姓将用上非洲天然气

http://gcl0217.vthinks.net/newdetail/2088.html

2017-05-15    

  5月14日,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此次高峰论坛。多位江苏企业家获邀参会,他们活跃在“一带一路”建设前沿,开拓着广阔的市场,为当地带去了先进技术和就业岗位,也将让江苏老百姓从中受益。
  江苏企业走出去拓展“朋友圈”
  习近平主席在14日上午的主旨演讲中说:“古丝绸之路见证了陆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也见证了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 ……”3年多来,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注入了一股清流。
  作为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上的重要省份,江苏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朋友圈”。至去年底,江苏在“一带一路”沿线投资覆盖54个国家和地区,协议投资逾30亿美元;年贸易额超过千亿美元;同样,来自“一带一路”的实际使用外资也达13亿美元之多。
  江苏百姓3年后将用上非洲天然气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在埃塞俄比亚欧加登盆地的一处工地上,树立着两面旗帜,一面是红色的五星红旗,一面是蓝绿相间的协鑫集团的旗帜。协鑫集团有限公司是江苏一家以新能源、清洁能源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国际化综合性能源集团。“一带一路”的国家重大战略,为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创造了东风。协鑫集团联手保利集团在非洲吉布提打造东非最大的天然气产业基地,项目开发区面积为1,226平方公里,勘探区总面积115,925平方公里。从2015年开始,这个工地就在紧张地施工,预计到2018年,第一批石油天然气将从地下抽出,输送到东非吉布提的港口,再从那里装船转运到中国沿海。这是东非境内最大的石油天然气项目,也是中国在东非投资最大的项目。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人敢于担当,通过经济合作、产业合作、科技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和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协鑫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参加完开幕式后说,他们在非洲的项目就充分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江苏的老百姓也将从“一带一路”的倡议中获得实惠。“我们希望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让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天然气接入江苏百姓的家庭。”他透露,他们正在和中海油、中石油等公司合作,加快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计划,来自非洲的天然气将通过海运来到我省,从滨海和如东等港口上岸,然后通过沿海的天然气管线输入全省各地。“随着我省加快苏南地区以气代煤、沿江电厂改造,天然气的输入将对对我省环境改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电价。”朱共山说。
  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
  江苏省企业为柬埔寨提供1.6万就业岗位
  “刚才在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感到很自豪也很激动。”作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之一,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感触很深:“这次峰会嘉宾云集,众多国家的元首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概念,大家从一开始的观望到现在的积极响应、一起参与,这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和正确性。”
  “习主席的讲话高屋建瓴,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他提出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我们如何进一步做好“一带一路”的项目指明了方向,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连心之路、共赢之路,”周海江说,红豆集团在柬埔寨主导开发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在努力做这样的实践典型。
  记者了解到,柬埔寨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出海口是西哈努克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就座落在那里,这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柬两国务实合作的一大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听到这组数据周海江倍感自豪:“我们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就为当地提供了1.6万就业岗位,接近十分之一。”周海江开心地表示,这是江苏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入驻企业109家企业,包括中资企业、欧美、日韩和柬埔寨当地的企业,产业主要涉及纺织服装、五金机械电子、箱包皮具等。未来的蓝图更加令人期待,总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的西港特区全部建成后,将有300家企业入驻,形成8-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生态化宜居新城。
  造福当地百姓促进民心相通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句话让行走在“一带一路”的江苏企业家深有感触。在走出去战略中,企业如何站稳脚跟、赢得民心、行稳致远?朱共山介绍,作为一家国际化大型能源企业,协鑫不断加大项目推进属地化管理力度,提高属地员工职业水准。在非洲吉布提天然气产业基地项目启动初期,他们就聘请当地员工约2000人,并为他们提供了较高的薪资待遇。2015年,他们在作业地区钻探水井6口,开发地下水资源,为当地工业带来了“救急水”,给居民生活送上了“幸福水”。2016年,在作业地区帮助社区修建了一条长达123公里、宽8米的道路。这一年,他们还帮助所在地区的埃塞部落修建了长75米、可承载80吨重量的“保利协鑫埃塞俄比亚友谊大桥”。这些额外的“民生项目”极大方便了当地居民生活,让企业与项目所在地构建了坚实稳固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为百姓谋福祉,用发展来连接民心,凝聚民心。”周海江介绍,西港特区项目刚刚启动时,他们也遇到了困难。当地村民并不怎么能接受,头一天筑起的围墙,第二天便被推倒,一些建筑工具也莫名其妙地被破坏,查来查去,终于发现,是村民们担心荒地被开发后,就没有免费牧场放牛了。随后,西港特区的领导就和村民们交流,提出免费教村上学生中文的设想,并保证等特区运营后,每个人三个月能赚回一头牛。这一想法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及热烈欢迎,于是,西港特区每天派出公司员工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为当地学生免费教学中文,如今,已有数百名学生先后参加学习,部分在区内的企业担任“白领”,基本上一个月就能赚回一头牛,而类似于围墙被推到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他们还专门开办了西港特区培训中心,先后九期共2.3万人次接受了培训,不少当地人经培训由一线操作工升任班(组)长、指导工、翻译和中层管理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