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春天,光伏业转型再出发

http://gcl0217.vthinks.net/newdetail/1994.html

2016-05-02    

“在我看来,这些年真正能够代表中国制造‘走出去’的,除了高铁,就是光伏了!”3月15日,在苏州工业园区协鑫能源中心,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徐阳不无自豪地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今年,恰逢协鑫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协鑫成立十周年。10年前,徐阳从传统火电进入光伏业,从最初的多晶硅、硅片,到系统集成以及终端的电站建设,见证了协鑫光伏从零起步到行业领先的全过程。“十年磨一剑。从进入光伏业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从未放慢步伐,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加快速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协鑫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协鑫最初进入上游多晶硅产业,中国多晶硅生产从无到有,2011年成为多晶硅生产第一大国,终结了中国光伏发展原料受制于人的历史。在原料端,港股平台保利协鑫以7.5万吨级多晶硅列全球之首,市场占比四分之一。同时,协鑫又在终端太阳能发电布局港股平台协鑫新能源,2015年当年并网超过1吉瓦,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已完成并网发电超过2吉瓦,有力推动了高效光伏发电的市场推广。在此基础上,又以国内A股协鑫集成为平台,2015年成立当年完成4吉瓦高效光伏系统布局,当年出货量晋升全球前六强。协鑫集团以科技为引领,在光伏上中下游链式布局,专业做精做强后步步为营,形成军团作战。

 

2015年,我国多晶硅产量约为16.5万吨,同比增长21%;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约为43吉瓦,同比增长20.8%;新增光伏装机量约15吉瓦,同比增长42%,累计装机量达到约43吉瓦。中国已连续9年蝉联全球光伏产品制造第一大国,并于2015年跃居光伏累计装机量世界首位。

 

“令人鼓舞的是,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光伏市场增长的强劲拉动下,光伏企业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继续增长。”在不久前举办的“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分析指出,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将继续向好。

 

光伏业崛起的“秘诀”

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我国光伏企业经历过几轮起伏,一些明星企业“昙花一现”退出市场,而更多的像协鑫、阿特斯这样的企业,凭借自身实力行稳致远,成为全球光伏业的佼佼者。

 

“对光伏产业我们有个体会,就是一定要走一条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徐阳告诉记者,协鑫新能源所追求的,就是把每个环节的优势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最低的综合成本。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如在光伏电站使用纳米涂层后,就可以把转化率提高2个至3个百分点,类似的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我们的产品里,最终形成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

 

在协鑫企业文化馆展厅,其自主研发的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引起了记者的兴趣。徐阳告诉记者,这些代表着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生产工艺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国产化与规模化,为产业链下游提供了高效的硅片产品,此举将持续推动光伏平价上网。他估算,按目前速度看,我国光伏发电有望在3年内实现平价上网。

 

对于科技创新,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总裁特别助理杜光林体会颇深。“在我们公司的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就有240多人。”杜光林坦言,公司在很多方面都很“抠门”,但在吸引人才上却“大手大脚”,由此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近些年阿特斯之所以能快速扩张却没有“捉襟见肘”,正是得益于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除了科技创新的支撑,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出台政策以疏通光伏业的发展瓶颈,光伏行业逐渐加速回暖。2015年,我国再次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最大投资国,新能源投资达1105亿美元,其中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6.5吉瓦,继续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超过43吉瓦,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最大的国家。

 

“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不断拓展业务领域,是近年来协鑫新能源重要战略之一。”徐阳说,协鑫新能源先后探索出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高效利用模式,并结合当前扶贫、采煤塌陷区治理等工作需求,进一步拓展光伏产业发展空间,实现国家、企业和老百姓的“三赢”。

 

光伏业还是“小伙子”

10年前,全球光伏业者怎么也想不到,中国的光伏业竟然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而中国的光伏业者也没想到,中国市场的爆发比他们预想得还要快。

 

“我觉得,光伏业就像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朝气蓬勃,但有时也会年少轻狂。”瞿晓铧笑言。2001年,怀揣博士学位的瞿晓铧只身来到苏州创业。15年后的今天,他所创立的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出口企业。

 

瞿晓铧告诉记者,阿特斯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不仅关注市场,更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正因为此,阿特斯没有像其他产品那样做贴牌,而是在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自主品牌的定位,“中国光伏业是为数不多的、从一开始就以自主品牌方式进军国际市场的几个行业之一”。

 

无论是阿特斯精于光伏制造到直接投资电站,还是协鑫从原料到终端的军团作战,光伏的应用已经从依赖国际市场到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对于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未来“走出去”已经不仅仅是占领外部市场,而是可以在制造端“走出去”,输出中国光伏产业技术与管理。

 

徐阳认为,光伏业已告别“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阶段,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技术研发上也许中国不是最厉害,但在技术应用上中国是做得最好的”。

 

在杜光林看来,成本是中国光伏业的最大优势。目前,全球光伏业的成本中心在中国,创新中心也在向中国转移。“过去中国的硅材料大都需要进口,现在绝大部分可以自己生产。曾经制约光伏业发展的成本问题如今已不是问题,过去10年的发展,让光伏成本不断下降,现在已降到当初的十分之一左右”。

 

“目前,中国有很多光伏企业都步入到世界光伏产业的第一方阵,但越是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就越要理性。阿特斯成功的一个经验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瞿晓铧说,这么多年来,阿特斯唯一没做的就是多晶硅原料,即便是在别人毛利达30%、自己仅为14%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这个原则,这让阿特斯在光伏业一度断崖式下滑时依然保持稳健发展;而阿特斯的“有所为”,就是致力于做光伏发电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始终未变。

 

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与上轮光伏组件热不同,新一轮光伏热主要集中在光伏电站建设上。未来,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技术与渠道或将成为光伏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中国光伏业的成长与成熟,有望带来全球能源业的重构。

 

光伏业面临两个转变

回顾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过众多挑战,也遭遇过不少质疑。但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光伏业依然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且不乏创新之举。究其原因,离不开科技引领和竞争驱动。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均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产业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一个基本前提是,光伏产业必须尽快完成转型升级。

 

“虽然目前我国光伏的市场竞争力很强,但未来可持续的竞争力是不是最强,现在也很难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十三五”期间,实现产业升级是光伏行业的重要使命。在“十三五”这一关键转型期,光伏行业需要实现两个转变:一个是从规模扩展型发展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转变,另一个是从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模式转变。

 

徐阳坦言,政府对新兴行业的补贴是必要的,但只靠政府补贴来发展行业是做不大、做不强的。未来5年,光伏业补贴肯定还会存在,但光伏业需要尽快走出补贴的“怪圈”。在瞿晓铧看来,“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业要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政策上要厘清,该补贴的补贴,该配额的配额,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

 

“政策导向对于光伏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还将持续。”王勃华表示,我国光伏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政府多次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至45%,“预计未来10年光伏市场仍会保持蓬勃发展的势头”。

 

同样被看好的,还有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不断加强和提升的国际产能合作。2015年,全球前9位领先太阳能组件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了7个席位,低成本硅材料、价格优势以及趋于稳定的市场需求,让光伏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有望迎来新机遇。

 

去年,我国多家光伏企业宣布扩产计划,诸如协鑫进军印度市场,天合、中利腾飞进军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通威集团入股台湾昱晶能源等并购整合,令我国光伏产能全球布局更加优化。

 

“不过,中国光伏业‘走出去’仍需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双反’等贸易壁垒,另一方面要摒弃‘价格战’。中国光伏业发展,需要的是‘共生’而不是‘独斗’。”徐阳强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