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煤制气进入大投资时代

http://gcl0217.vthinks.net/newdetail/1220.html

2013-11-21    

煤制气进入大投资时代
—疆煤产业发展报道完结篇

 

种种迹象表明,原煤使用有逐渐被清洁能源取代的趋势。

 

在过去的两周里,京津冀一带的城市被烟灰色的雾霾笼罩,发展煤制天然气直供北京的可行性方案被提上日程。

 

与之对应的是,去年由于“煤改气”项目的实施,乌鲁木齐彻底摘掉了长年顶在城市上空的“黑帽子”。有了乌鲁木齐的经验铺垫,国内一些城市加快“煤改气”的步伐。

 

然而,“煤改气”并没有那么简单,面对众多省市缺气的现状,中国缺油少气多煤的资源禀赋注定在煤基能源利用上走得更远。以煤制气,则被视作“富煤”中国破解少气窘境的一柄利刃。

 

作为富煤区的新疆,煤制气进入大投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拟在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约有39个,设计总产能达1765亿立方米/年,相当于中国2011年天然气总产量的1.72倍。其中,新疆正在建设和进行前期工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年产能力超过1000亿立方米。

 

在全国煤业寒冬的背景下,巨额投资总能撩拨市场的兴奋点,也反映出新疆对能源结构转型的渴望,而在这场能源突进中,煤制气项目要面临管道、环境、水资源等诸多因素的考验。

 

煤制气项目突进

 

矗立在南昌路的一栋小楼里,楼梯口张贴着印有“实验区有辐射,外人禁止入内”的告示。

 

11月13日,身穿白大褂的叶传珍和同事正在对手里的煤炭样本进行测试。这位新疆煤炭科学研究所煤化工研究室的主任和同事们的工作是尽可能研究出提高原煤利用率的方法。煤化工就是其中一种,目前的技术路径有液化、气化等多种方式。煤液化是俗称的煤制油;煤气化即是煤制天然气。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新疆被列为国家第十四个煤炭基地,从储备基地向开发基地转变。以神华、中煤、河南煤业、山东兖矿等大型煤炭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集团进驻新疆。

 

自治区经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汪元智介绍,今年已开工煤制气项目中庆华伊宁县一期13.75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今年8月20日已竣工投产。山东能源集团伊宁市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进入主体设备安装阶段,项目计划2014年底投产试车。中电投霍城县一期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正在进行厂前区平整,项目计划2017年投产试车。

 

实际上,拥有预测储量超过2万亿吨的新疆近年来已成为煤制气项目投资的热土。按照新疆“十二五”规划,已经有20个煤制气项目列入自治区建设目标,年总产能达到767亿立方米。

 

采访中,自治区发改委并没有对新疆的待批和在建煤制气项目给出具体数据。记者根据公开资料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新疆正在建设和进行前期工作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年产能力超过1000亿立方米。

 

而从去年众多媒体热炒的“新疆6000亿投资煤制气”中,也可窥见大投资对于煤制气项目的钟爱。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最大的煤制气项目—新疆准东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已获得国家“路条”,这意味着国家发改委同意该项目进行前期的工作。总投资1830亿元的该项目,计划明年开春开工建设,力争2017年上半年全面建成投用。

 

而作为新疆首个获得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新疆庆华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今年8月实现了新疆第一方煤制天然气的输出。据了解,目前一期13.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已启动试生产。

 

输气管网瓶颈待解

 

作为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传统的煤炭消费方式,是将新疆的煤炭经过长距离运输,运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一部分用于火力发电,一部分在城市直接燃烧用于供热和工业生产。

 

“这不仅增加铁路、公路运输压力,增加社会用能成本,而且由于分散燃烧,治理排放成本高。”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规划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说。

 

环境保护部于9月17日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提到,到2017年底,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压减煤炭消费总量8300万吨。

 

单就原煤热值来测算,同等热值下折合约3460万吨天然气。

 

在汪元智看来,这对新疆来说,恰恰是个机遇。业内人士介绍,相关部门甚至预计,2013年新疆原煤的使用量将达到1.8亿吨左右,因为大量的煤制气、发电项目上马,用煤量肯定能够上升。

 

但现实并非如此,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规划发展处工作人员表示,在内地旺盛的能源需求与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之间,管网通道扼住了煤制气的脖子。

 

长距离管网投资巨大,必须依靠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如果第三方气源难以经济合理通过现有长输管线输送,将影响煤制气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线约5万公里,不过城市管网不够完善,成为天然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利用的一个制约因素。

 

在叶传珍看来,地广人稀的新疆煤制气项目将长时间面临能源输出问题,与输气管道捆绑和配套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些传统能源巨头早已提前布局,而一些煤制气生产商也开始自建管道。

 

环境风险评估亟须加强

 

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和回收时间长的短板,我国对于煤制天然气项目审批一直较为谨慎。

 

据了解,2010年起,面对国内兴起的煤制气开发热,国家发改委开始收紧对煤制天然气项目的审批,新疆煤制气开发项目也因此一直处于冰冻期。

 

此次新疆准东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获批也引发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解读为国家对煤制天然气政策开始松动。

 

然而,煤制气对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消耗,也让专家担忧。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近出版的《噬水之煤:煤电基地开发与水资源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全国大型煤电基地上下游产业链需水量总计约99.75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正常年份可供分配水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其中煤化工产业需水量占比逾十分之一。

 

这对水资源总量832亿立方米,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每平方公里5.3万立方米,列全国倒数第三位的新疆来说,同样不容乐观。

 

“煤化工不可能没有污染。”在叶传珍看来,关键在于,如何将污染降低到最小。新疆煤炭工业管理局规划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也认为,需要权衡煤制气对防治大气污染的作用及其带来的水资源和气候变化成本。同时,加强能源、环境和水利部门的通力合作,将环境保护的要求体现在能源规划之中。

 

显然,煤制天然气不仅仅是将煤转换为天然气那么简单。

 

业内人士提醒,无论是解决气荒问题还是拉动投资,发展煤制气都要考虑行业总体规模、水资源等多种因素,适度发展、升级示范和总量控制。不仅是煤制气项目,还包括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形成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格局,才能规避有可能带来的风险。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链接:http://www.china5e.com/news/news-852369-0.html?sukey=40b11138ce77b7bcf542b344c6371cdc47fab374e39f5079e4ee52495148b12451d93df8506865249a7b7421019e9c53#wechat_redirect